开云手机

甲午战争时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扛不住南洋水师为何不北上支援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31
 早年捻军起义前夕,李鸿章和左宗棠分别负责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建设工作。李鸿章那边可谓是顺风顺水,因为这哥们在京城上班,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而左宗棠这边就没那么顺利了,当他把所有准备工作搞好以后,捻军起义已经不能再拖了。因此左宗棠被清廷从福建调往西北去平定捻军起义和西北各民族起义去了。  南洋水师这边总不能就这么半途而废吧?左宗棠甚至连造船厂都给搞好了,人才也引进了。这个时候整个南洋水师,便

  早年捻军起义前夕,李鸿章和左宗棠分别负责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建设工作。李鸿章那边可谓是顺风顺水,因为这哥们在京城上班,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而左宗棠这边就没那么顺利了,当他把所有准备工作搞好以后,捻军起义已经不能再拖了。因此左宗棠被清廷从福建调往西北去平定捻军起义和西北各民族起义去了。

  南洋水师这边总不能就这么半途而废吧?左宗棠甚至连造船厂都给搞好了,人才也引进了。这个时候整个南洋水师,便由左宗棠,交给了林则徐的女婿新任两江总督沈葆桢。

  李鸿章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那叫一个高兴,立刻上书表示,北洋水师缺钱啊!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经费都给北洋水师?

  原来当时清廷给南北二洋一共400万元的经费。可是沈葆桢觉得,400万实在是太少甲午战争时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扛不住南洋水师为何不北上支援,分别建设两大水师,根本就不够,所以主动表示,这些钱都给北洋,先让李鸿章建设北洋水师。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搞得是风生水起,而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南洋水师,却一度差点歇菜。

  他不考虑自给自足,而是先考虑把最先进的装备从国际给买回来,花多少钱也不心疼,毕竟也不是自己腰包里的钱。

  1875年,李鸿章在英国订购了4只蚊船。这玩意儿的特点就是炮大船小,每一艘造价15万两白银。因为单价不高,战斗力还不错,所以李鸿章贼喜欢买这玩意儿,3年后又买了4只,分别是:镇东号、镇西号、镇南号、镇北号。

  1879年,李鸿章向英国卖了两艘巡洋舰,分别是扬威号和超勇号。1880年和1881年,李鸿章又向德国伏尔铿厂订购了定远号、镇远号两艘铁甲舰。

  1887年,李鸿章又从英国购买了108吨的左一号鱼雷艇,从德国购买了108吨的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号鱼雷艇。

  1888年,李鸿章再接再厉,又从英国卖了2300吨的致远号、靖远号巡洋舰,从德国购买了2900吨的经远号、来远号巡洋舰。

  所以说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北洋舰队清一色的都是进口货,而且都是号称当时最先进的装备。国产货北洋舰队虽然也有,但是李鸿章提都不愿意提一下,因为他看不上。所以大事件,就没见国产的战船出来冒过泡。

  再看看南洋水师什么样的配置,南洋水师的老大沈葆桢也有一条规定,那就是:省省省!

  开济级巡洋舰,都是福建船政所造。南琛级巡洋舰,是福建船政设计,德国所造,算得上是中外合资,能省一笔算一笔,设计费白给纯粹是浪费。

  威远级巡洋舰也是福建船政打造,保民级巡洋舰是福建船政拿开济级巡洋舰的图纸改改打造出来的,这成本省的,真的没谁了。

  除了蚊船大家都有进口以外,我们会发现,南洋水师的舰队编制当中,绝大多数船只,都是国产的。这和北洋水师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我们应该要认清楚当时的铸造实力差距,不是单纯爱国,就可以拉开差距的。在清朝国产战船,真的没办法和进口战船比。

  所以说就算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时期,全都拉到北边去打仗,也未必就能扭转战局。而且自己的舰队,有几斤几两,他张之洞难道还不清楚?

  1883年,中法战争正式爆发,当时法国想要攻占中国的台湾,可是台湾军民死活不答应。因此法国远东舰队,就封锁了台湾岛。

  这个时候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都派遣了战船前来支援。其中北洋派来的是超勇号和杨威号,而南洋则派遣了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共同出发,真是下了血本了。

  可是一个月后朝鲜那边又出了问题,北洋水师居然把派来的战船给调走了。等于说让南洋水师和法国舰队单独练练手,李鸿章轻易还真不敢展现实力。

  结果导致这5艘战船遇到了9艘法国战船,最终导致驭远、澄庆两艘战船,居然莫名其妙地自沉了。从这儿以后,南洋舰队就再也没有购买过新战船,所以实力远不如从前。

  别看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全都属于清廷管辖,实际上这就是两大帮派。南洋水师的代表人物是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等人,而北洋水师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

  为啥李鸿章后面不带着几个人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左宗棠他们把南洋水师当成了国家舰队来建设,而李鸿章却把北洋水师当成了自家的财产来搞,因为这些破铜烂铁,就是他李鸿章保住权力的重要依靠。

  因此从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两者的目的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自然是分道扬镳的命。你比如说中法战争的时候,北洋象征性地就派了两艘战船来,后来还给撤回去了。这未免太过分了吧?难道北洋买了那么多战船,都是废铁吗?

  吃了一会苦以后,南洋水师也就变乖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李鸿章自己的船都下令不准出海,南洋水师又凭什么千里迢迢去做炮灰呢?

  可能很多人觉得门阀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最多延伸到隋唐,后面就没有了。其实在清朝后期,还真的出现了门阀的影子。

  曾国藩家族、李鸿章家族哪个不是权倾朝野的大门阀?他们手里有兵有钱有人脉,自然可以独当一面,甚至于可以不顾清廷的利益,只管自己的好处。

  因此清廷后来看出了这一点,也就不怎么愿意投资北洋水师了。至于南洋水师的投资,其实早就被清廷给扼杀了,为啥?因为清廷不想出现门阀世家架空他们的局面。后来的东南互保,其实差点就实现了这一点,搞得慈禧老太太一点面子都没有。